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会员单位、市场监管局主管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直属的全国个体私营企业宣传网站平台: 宣传个体私营企业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全国站
首页 >  制造

绵阳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个私企网     发布时间:2024-07-04 16:02:39

推进新型工业化

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

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下的“必答题”

绵阳如何答好

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的时代考题?

6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绵阳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绵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绵阳市坚定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引领,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按照“广泛宣传发动、示范典型引领、专业机构赋能、政策支持保障、专班统筹推进”工作思路,推动“智改数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绵阳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相关图片」

从三个“智改数转”案例

看绵阳做法

第一个案例:三台县鸿凯双泰与“智改数转”服务商摩尔元素,从彼此认识到达成意向合作,用时不足1天时间。

之所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绵阳畅通“供”与“需”,以专业服务搭建交流平台。在供需对接方面,绵阳对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全覆盖宣传发动、专题培训和免费诊断,帮助全市1419户规上企业对“智改数转”有充分认识,在“需求端”做好准备。

在“供给端”,绵阳一方面引进海康威视等数字化服务商20家,提供“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推动长虹、九洲等本土龙头企业成立服务商联盟,聚合14家数字化服务企业,为市内外近3000家供应链企业提供互联互通的“个性化”服务。

同时,绵阳还建设了以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为基础的“智改数转”赋能中心、绵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汇聚服务商85家、上线应用200余个,带动区域内重点应用企业实现经济增量近200亿元。

第二个案例:通过“智改数转”,长虹室外机电控自动化生产线用人从46人减少到25人,单人单位时间内产值翻了两倍,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吸引了很多企业来参观学习。

绵阳发布了“智改数转”10个典型案例,培育富临精工等17个“智改数转”领先实践企业,建成雅化等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长虹入选全国国企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名单,这些企业成为各领域“智改数转”的领头雁,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此外,还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筛选基础好、能力强、水平高的重点企业,构建多场景、全链条、多层级的梯度示范体系。目前,绵阳有2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智改数转”,全年有望突破400家。

第三个案例:近日,重鑫特种金属材料公司和鸿翔特殊钢公司的“智改数转”正在进行。解决两家企业共计1000万元资金难题的,是绵阳“智改数转通”金融产品。

绵阳出台专项政策,聚焦资金和数据两大要素,优化企业“智改数转”生态。

今年2月以来,绵阳围绕重点培育的21家标杆企业和将要实施的85个重点项目,推动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扶持具体项目。其中,工商银行绵阳分行已为长虹新能源、东材科技等近30家制造业企业融资超过16亿元。

此外,绵阳还筑牢数字底座,依托全国“千兆城市”试点,实现园区物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面向制造业数字化建设的5G专网数量居全省第一。

赋能“智改数转”有何优势?

三个关键词:牵手、聚集、跨越

绵阳拥有富集的科创资源,在赋能“智改数转”方面有何优势?

第一个关键词“牵手”。突出抓好协同创新,让更多企业与创新团队“牵手”。出台“科创十条”等支持政策,通过高效链接创新资源,建成四川省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业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创新平台,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引进高校顶尖专家团队入驻绵阳。

第二个关键词“聚集”。突出抓好技术供给,让更多科技创新在生产线上“聚集”。大力支持企业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第三个关键词“跨越”。突出抓好产业培育,让更多成果实现从运用到产业的“跨越”。目前,绵阳已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各级科创平台21个,组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汇聚相关企业近百家,实现营收近200亿元。

下一步,绵阳将持续强化协同创新,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形成更好创新生态,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加快培育发展工业细分领域大模型,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和工业企业深度协作,不断提升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如何确保举措取得实效?

激活企业主体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绵阳如何确保推动“智改数转”的举措取得实效?据介绍,围绕“智改数转”工作,绵阳推出并落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创新实践。

首先,着力解决企业思想认识的问题。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多方式促进,企业已经认识到,推进“智改数转”,不是一道选做题,而是必答题。企业的思想转变,为系列举措落实奠定了基础。

其次,着力解决企业“单打独斗”的问题。绵阳已组建由市领导“挂帅”,发改、经信、科技、数据、金融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按照“周调度、月分析、季盘点”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因时因势调整工作举措,明确具体任务,细化时间节点,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再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底子薄”的问题。今年以来,绵阳制定了《绵阳市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人才十条”等专项政策,全力推动生产制造到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个数均居全省第2位,数字基础不断夯实、数字生态更加完善。

四川如何服务企业开展“智改数转”?

分类、梯次推进企业“智改数转”

坚持政府引导。省委全会多次强调、高位推动,今年以“新春第一会”形式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智改数转”进一步明晰“任务书”“施工图”,近期还将出台专项行动计划、推出扎实举措。成都、绵阳等市(州)纷纷出台政策举措,形成齐抓共推、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突出企业主体。融合构建四川省“智改数转”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化建立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流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0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设备升级等技术改造,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用真金白银提升企业改转意愿。

强化服务支撑。搭建供应商、场景需求等“智改数转”供给资源池,落地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集合长虹、东电等5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典型场景和实施案例,届时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转型服务。分行业组织供需对接,累计开展数字赋能活动250余场。

“下一步,将围绕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点,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抓紧推动出台专项行动计划,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